“敬業、愛生”是徐州市云興小學劉敏老師從教三十一年來一直不變的堅守。她將對職業的敬畏寫進每一節語文課,不以經驗擱淺課堂,不因年齡固化思維。她認為認真做事是能力,是態度,更是修養。堅持自身不斷學習的同時她帶領學生閱讀,開啟各類閱讀課程,開展各種閱讀實踐活動。因只要求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,被學生親切地稱為“點點老師”。
“深度學習”的踐行者
劉老師一直致力于簡約、高效的課堂教學。2016年9月起她跟隨教育部基礎教材研究中心推進的“深度學習”教學改進項目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實踐。她反復閱讀、思考“深度學習”項目組專家的論文、講座、專著,深入領會并踐行教學理念。幾年來,從嘗試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到熟練地駕馭教材,整合知識點、訓練點,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本身;從悄悄地一個人到現在帶著一群人;從過去教學設計刻板、生硬到現在靈動、開放。劉老師的課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,她也數次代表學校、徐州地區做展示交流課。她所撰寫的案例被教育部評選為優秀案例,并進京作展示交流課。
學生閱讀路上的點燈人
語文離不開閱讀,閱讀造就美好情懷。劉老師以自身對閱讀的喜愛點燃著學生的閱讀熱情,引領他們自主追尋豐盈的精神生活。她以“誦讀+”的模式推進閱讀。即以誦讀傳統經典書目為經,以自主閱讀書目為緯,結合主題閱讀、專題閱讀、整本書的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。每學期圍繞6本經典,2本自編教材進行閱讀與誦讀,每學年學生累計讀書約40本,約10萬字。
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創設者
“1:45啦,同學們快進教室,大講堂開始了。”同學們迅速回到教室,電腦屏幕上已顯示著“輕舟雖晚,終回家園”的字樣。兩位同學一左一右分立在講臺兩旁?!巴瑢W們下午好,新聞直通車又與您見面了。我是主講人劉以萱,我是主講人高琪兒。相信這段時間你一定反復聽到一個名字---孟晚舟……”她們熟練地操作著電腦,邊播放PPT,邊侃侃而談。時不時地還與同學開展互動,回答精彩的同學還會得到一份小禮物。教室里一片安靜,靜得似乎只能聽見他們眼睛撲閃的聲音。時針不知不覺指向了下午2點,上課老師也被這講堂吸引,站在門口靜靜地聽著,邊聽邊做手勢,示意主講人繼續講下去。
上面描述的就是云興小學六(5)班的“滿天星”大講堂活動時的場景。每天下午1:45—2:00之間的15分鐘時間,劉老師班的學生就會走上講臺,講他們所愛講的。內容包括習作分享、新聞、電影、古詩文、新書介紹、奇聞趣事、小笑話等等,他們還結合主講人與講的內容給自己的講堂命了名,諸如:大睿講評書、遙知歷史、熙熙的文化課、光影時刻、軒陽講名人、桃子的作文課、晗晗講古文、藝說人物、新書快遞等等。時至今日有88.2%的同學參與過講堂活動。
另外,劉老師還引導學生在教室里養蠶、養金魚,種鳳仙花,用觀察日記、圖片、科普小品文見證一個生命完整的輪回。利用傳統節日,結合二十四節氣的特點研發班本課程等。除了每周必進行的閱讀交流,班級開展的各色語文活動少說也有幾十次了。在課堂上或橫向或縱向地拉起思維,在課下實踐錘煉了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。

做科研型的教師
當工作不只是謀生而是一種生命追求時,各種事務都會有意義、有光彩起來。已近知天命的劉老師上教研課,帶著年輕教師一起做課題,每天堅持聽一節名師視頻課。她是閱覽室的???,各類教育教學專業書籍她總是要先睹為快。學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,讀到精妙的教學設計,她就在班級里嘗試實踐,在實踐中反思,再把點點想法隨時記錄下來,一直以來發表或獲獎的論文不斷。
“苔花如米小,也若牡丹開。”把小事做好了,做到精妙了,凡人也會擁有牡丹一般高貴的精神。她就這樣一直不懈地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路上堅定地走著。
榮譽墻:劉敏
2017年9月 云龍區優秀班主任
2019年9月 云龍區優秀班主任
2019年9月 徐州市中小學“彭城恩師”